說實話意外的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本來還沒有特別被吸引XD
結果隨手翻翻以後,被一致好評的推薦序吸引到好奇這本書到底有多好看
(因為平常推薦序寫得很長的並不算太多,尤其是有超多個推薦序都超級長)
然後開始讀了之後意外發現這本書真的很容易一直讀下去,
而且裡面提出了很多想法&內容,讓我都會不禁反思自己的說話習慣
當然,很難在看完這本書就變成溝通大師(這樣作者也太厲害了吧)
但是總是會讓我在往後說話的時候,多想一些,不管是對方的人格特質還是我說話的方式
我覺得能夠漸漸地培養這樣的習慣的話,就是很大的進步了吧~(雖然常常還是會忘記)
而且因為裡面有很多我覺得值得做成筆記的內容,
因此下面的文章分為筆記&心得兩個部分,
筆記的內容大多採自書中的內容,但是因為都是擷取,
想知道前後脈絡的話,還是強烈建議去看看作者的原作呦!(推薦~)

📍筆記
一、溝通的信念
💡 真正決定溝通結果的,絕對不是我們說出來的話術,而是我們內心所嚮往的信念。
溝通、表達、說服、談判、辯論
這些全部都是不一樣的。而溝通是透過理解,建立關係,在溝通的過程中,我們會花更多時間去理解對方心中的想法,盡可能讓對方感受到「我們想理解對方」的心意。
我是對的、我是好的
因為我們常常認為「我是對的」&「我是好的」所以容易跟別人站在對立面而產生衝突,回頭想想,或許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,再表達出自己的意見,會比起直接批評對方的想法是錯的會來的更有效。
信念
並且因為我們帶著的各種信念,總是會先以標籤的方式快速分類每件事情,雖然這是大腦降低工作的一個方法,但是這個自動導航有時候也可能會釀出大事。畢竟溝通是為了找到共識,而不是爭個你死我活。
說話時,把責任放在自己身上
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別人覺得比較舒服,比起找到罪人是誰,承擔起溝通的責任,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與心意。
二、溝通的界線
💡 如果能拿捏好這條線,那麼不只是溝通,甚至能夠讓人生變得更美好。
討好
面對的方法:看懂討好者的自卑,給出安全感,並且有效的劃清界線
調整討好心態:做錯要道歉,但不要做什麼都道歉、帶平等之心與對方互動 → 把焦點放在與對方的交流而不是對方對於自己的看法!
貶損、對錯輸贏、強制
面對控制型語法:回應他們的期待,但不要接受他們的情緒
無論覺得自己再怎麼對,都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的身上!
三、溝通與情緒
💡 如果沒有情緒,我想每個人都是能夠溝通的。只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中,我們常被情緒給左右。
快樂
認同,就像是打桌球一樣要一來一往。
憤怒
結果,焦點要放在他期待什麼,而不是他為什麼生氣,並且比起保證下一次不會再犯,現在的作為可以補償什麼更重要!
恐懼、焦慮
行動,幫助他找到卡關的地方,陪伴他整理腦中的思緒,其實說出來之後,多少心中都會有答案,並且鼓勵他去試試看!
悲傷
緩衝,情緒的話就接住,需要找方法或想下一步的時候再幫忙回擊
四、根據人格特質來溝通
💡 為什麼「理解人」很重要呢?因為我們的很多衝突都來自不理解。理解,帶來更多對話。
DiSC 人格
- Dominance 支配
- Influence 影響
- Steadiness 穩定
- Conscientiousness 謹慎
所有的特質我們都有,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發揮。
Dominance 支配
特質:結果、行動、挑戰 → 結果導向
應對方式:告訴對方目標,以及下一步要做什麼
Influence 影響
特質:萬人迷、熱情、注重感覺
應對方式:放下道理,先讓他表達
Steadiness 穩定
特質:溫柔體貼、很會照顧人、擅長傾聽
應對方式:陪伴&引導其說出答案,需要別人的意見及回饋
Conscientiousness 謹慎
特質:講究邏輯、要求很多、喜歡思考&分析
應對方式:理解他的堅持,並與他討論出共識
理解這些特質是為了讓自己更好,而不是合理化自己的弱項
五、互動關鍵詞
💡 各種情境的溝通,其實是從大家常說的禮貌三寶出發,也就是「請」、「謝謝」與「對不起」。
請
【說明來意】→【自我介紹】→【與對方連結】→【目的與細節】→【結尾】
謝謝
- 增加受詞:你
- 直接感謝:說出你的感謝
- 接受幫助:告訴對方,這份幫助非常寶貴
- 看見付出:表達感激
- 替代道歉:有時候感謝比抱歉更有力量
對不起 -讓對方感受到心意
- 責任
- 道歉
- 反省
- 改進
- 補償
- 再次道歉
讚美 -是誇到對方的心中
- 具體的讚美
- 除了練習讚美別人,練習接受別人的讚美
六、高情商溝通
💡 除了和他人溝通,還要時刻記得內心的自己,也是我們需要溝通的對象。
又、應該、每此
少用這些容易踩到地雷的詞語
溝通為什麼這麼累?
- 不是對事,而是對人
- 需要大量專注力的溝通,應該是對我們想維持關係的對象
- 比起連線,有時候更鼓勵適時斷線
📍心得
溝通是個丟出一顆別人可以接的球,所以先觀察別人的需求是什麼是最重要的,因為溝通的背後的目的是跟他們建立關係
我覺得整本書真的提到了很多溝通技巧,並且強調了溝通是為了建立「關係」,所以比起表達自己的想法,設身處地的理解對方的立場,以及傾聽對方的想法才是更重要的事情。
而且表達、溝通 、說服、談判、討論、辯論都是不一樣的目的,而我們想要的溝通,應該是要看別人想要表達的是什麼,並且適當的給予好接的球給對方,而不是硬塞我的想法給他,那麼這不是溝通而是說服
同時我們可以用DiSC的四個現象來分類這個人現在處在的狀態,每個人都具有四個狀態,只是在每個情境下表現出來的不一樣,所以觀察對方的狀態,並且給予適當的回饋,更有機會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!並且這本書也讓我反思了許多我說過的話,以及我的說話方式,雖然自認覺得自己有在有意識地控制自己要說的話,但是裡面提到D型人的時候,我發現我的確很害怕與這種人溝通。但是書中給予我的方式:「時間」→「問題」→「重點」or 「問題」→「解決方式」→「分析」簡短地講出他們要的東西,通常就不會一直被為難,這樣也可以降低我跟這類型的人講話時會感到的焦慮,我覺得是我以後在面對這樣的情境的時候,會盡可能地想要自我意識到的說話方式~
雖然透過分類找到適合的對話方式,有點像是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XD 不過透過把對象分類的方式,確認對方是不是自己想要花力氣去認真經營關係的人,如果不是的話,適當的斷了關係也未嘗不是壞選擇呢
最後真的很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,的確算是近期以來我覺得很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!
有任何問題的話都歡迎留言,也歡迎留言討論😎

'Books > 閱讀筆記'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
閱讀筆記|蛤蟆先生看心理師-心理諮商帶來的療癒改變 (0) | 2022.12.11 |
---|---|
閱讀筆記|不便利便利店-韓國熱銷溫暖人心的療癒故事 (0) | 2022.11.30 |
閱讀筆記|原子時間(아침이 달라지는 저녁 루틴의 힘) (0) | 2022.10.11 |
閱讀筆記|原子習慣 (0) | 2022.10.07 |
閱讀筆記|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(0) | 2022.09.21 |